字体:打印

40年的母校情:一本毕业证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01-05 信息来源:深圳市档案馆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

http://wx.szdag.gov.cn/attachment/2020/sz40_016.mp3

  在市民捐给深圳市档案馆的捐赠品中,有一本上世纪80年代初深圳中学颁发的学生毕业证书。发黄的纸面、手写的字体,记载着一段渐渐远去的历史。回望来时路,深圳教育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50岁出头的蒙宇,个头魁梧,典型的北方人身材。1962年他的父母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参与组建动植物检疫所,而1968年出生在深圳的蒙宇,就成了最早的一批深二代。

  1975年到1980年,他在深圳小学读书,1980年升入深圳中学初中部就读,但中途随父母工作变动到北京读了一年半的书,之后重返深圳中学初中部上学。从此,蒙宇的求学之路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深圳。

  他至今记得,小时候深圳的学校数量很少,罗湖一带的小学不超过10个,中学更是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能成为深圳中学的一员,在当时也是一件挺荣耀的事。

  40年来,深圳中学本部的办学地点从未变更过,堪称深圳的城市记忆和城市地标。在深圳小学和深圳中学念书的那几年,无疑是蒙宇一生中的快乐时光,同学之间友爱互助,师生关系亲密无间。

  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经济特区,各类人才纷至沓来,各行各业百舸争流。蒙宇记得,班上同学大多都不是深圳本地人,普通话很快成为主流的交流语言。

  蒙宇说,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物质条件谈不上很好,小孩子之间玩泥巴的娱乐方式还很盛行。当时的劳动课内容包括搬砖、插秧和砍甘蔗榨糖等,这些接地气的活,虽然有些脏、有些累,但蒙宇觉得既有趣又能学到劳动技能,让自己终身受益。

  在深圳学习工作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蒙宇,见证了深圳这座城市的神奇腾飞,更目睹了深圳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母校深圳中学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校,蒙宇坚信,那一天不会遥远。

W020201230627237317125.jpg W020201230627237465009.png

主办单位:深圳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copyright@深圳市档案馆

ICP备案号:粤ICP备19114015号-1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564号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林丰路2号档案中心A座、C座 邮政编码:518049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