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建设的拓荒牛: 两万基建兵南下建特区
http://wx.szdag.gov.cn/attachment/2020/sz40_014.mp3
在深圳经济特区早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中,基建工程兵以燃烧的激情冲锋陷阵,创出一系列“深圳速度”,为深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9年底,基建工程兵一个“尖刀团”最早奔赴深圳。在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相继参加了深圳市政府大楼、电子大厦、泮溪酒家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建设。
1982年秋天,两万名基建工程兵从全国各地南下,100多辆军列满载军人和各种施工设备直奔深圳经济特区。次年,深圳市政府下发通知,全部到位的2个师部、7个团总计2万官兵,脱下军装就地转业,正式成为市属建筑施工企业的员工。基建工程兵政治素质好,2万人整体转业时,党员占三分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从这批工程部队向深圳市各单位输送的干部多达四五千人。
部队以团的建制为单位改成若干个公司,团长成了经理,政委成了党委书记。在此基础上,后来又组建成几个大型集团,如长城地产集团,前身久是深圳市工程开发公司,曾完成长城大厦的建设。这个标志性建筑之所以用“长城”来命名,是因为建设者都是基建工程兵,而解放军是“钢铁长城”。
如今高楼比肩、绿阴环抱的竹子林,曾经是基建工程兵的大本营。两万人的部队在此宿营,砍来山坡上的竹子搭建“营房”,美其名曰“竹叶宾馆”。
在发展过程中,基建工程兵不畏艰难险阻,在市场大海中学游泳,把争先创优作为突破口,精心施工,啃出一个个“样板工程”,包括市委市政府大楼、全国第一栋超高层建筑、深圳第一个高档酒家、第一条干线道路、第一批住宅小区、第一片工业厂房等,其中还有8个项目捧得国家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