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打印

深圳“二线关”的建与撤:从此再无“关外”人

发布时间:2021-01-05 信息来源:深圳市档案馆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

http://wx.szdag.gov.cn/attachment/2020/sz40_004.mp3

  1986年,一条86公里长、2.8米高的铁丝网正式启用,沿着深圳经济特区由西向东,将特区向外隔开,人们为了将它与特区和香港接壤的那条南边的边界加以区别,称之为“二线”。

  “二线”把深圳分为特区内和特区外,俗称“关内”和“关外”,这道线就是深圳特区管理线,它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历史见证。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歌词写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就是当年的“关内”。

  海关总署在通往“二线”的6条主要公路上建立了南头、布吉、沙湾、白芒、盐田、梅沙6个二线海关,并建立了负责二线海关管理的职能机构——九龙海关驻经济特区业务处,这1处6关构成了相对于一线口岸海关的二线海关。

  “二线”设防原则为“全线设防,严密控制,综合管理”。那时,“进关”需要带齐身份证和边防证等证件,全部人都要到检查站接受检查。

  随着深圳的发展,特区内外的划分,让深圳面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二线关”的存在对深圳人来言,不仅是一些物理上的阻隔,还是心理的隔阂,同时也阻碍了特区一体化的进程。

  随着深圳的发展,撤销“二线关”的呼声越来越高。从2003年起,“边防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2015年6月,深圳启动二线关口交通改善和环境提升工程,设立在“二线”上的车检通道等设施开始陆续拆除。

  2018年1月15日,国务院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深圳二线关正式成为历史。

  二线海关这条全国海关系统中绝无仅有的、见证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历史的、曾经戒备森严的防线,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一个见证。

  当年设立“二线关”,是为了保证深圳经济特区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安全有序,旗开得胜;后来拆除“二线关”,特区范围扩大到了深圳全境,则是深化改革开放的标志。

W020201230627237317125.jpg W020201230627237465009.png

主办单位:深圳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copyright@深圳市档案馆

ICP备案号:粤ICP备19114015号-1  粤公安备案44030402001162号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林丰路2号档案中心A座、C座 邮政编码:518049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