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贸大厦:“深圳速度”从这里响彻全国
http://wx.szdag.gov.cn/attachment/2020/sz40_002.mp3
深圳国贸大厦位于繁华热闹的罗湖区人民南商圈。在上世纪80年代,它曾是全国第一高楼,楼高160米,共53层。
1982年,深圳市政府准备筹建一栋大楼,作为全国各地在深圳的窗口,命名为“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同年4月,由深物业集团作为甲方单位,中建三局承建的国贸大厦在罗湖破土动工。
中建三局修建国贸大厦采取的是独特的“滑模工艺”。所谓滑模工艺,是指先用钢结构搭建模板,再往里浇灌水泥,等到水泥大体凝固,再往上提升模板。这种盖楼的方式虽然快,但如此大面积的滑模施工当时在国内尚无先例,因此经历了无数次失败。
从1983年6月到10月,中建三局一直在进行技术攻关,最终研制出国内第一套大面积内外筒整体同步滑模的新工艺,国贸大厦“长高”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从第31层开始,持续以3天一层的速度盖楼。而当时,香港最快的盖楼速度是5天一层,美国是4天一层。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报后,“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就在全国传开了。
1984年4月30日,国贸大厦主楼封顶,比预计工期整整提前了1个月;9月3日,主体工程顺利完成;1985年底,国贸大厦投入使用。国贸大厦连接周围的国贸商厦、国贸商业大厦、天安国际大厦,4栋楼共计占地3.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组成我国最早最大型的城市综合体群。
国贸大厦随后扬名天下,有一句话说:“不到国贸,不算来过深圳。”国贸是深圳的国贸,是全国人民的国贸,因为改革开放在这里划下的一笔笔浓墨重彩,国贸大厦成为许多人心中抹不开的情感记忆。
“三天一层楼”的口号从这里响彻全国,成为特区精神的象征;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著名的“南方谈话”发生在这里,掀起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次浪潮;这里还曾经是全国第一高楼、全国最高的餐厅,……所有这些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