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瞬间:他用镜头定格下那场盛会
http://wx.szdag.gov.cn/attachment/2020/sz40_025.mp3
2011年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举行,这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综合性体育盛会。
对于年轻的深圳来说,这场大会是一次集中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重要机会。当时在《深圳侨报》当摄影记者的钟致棠,用镜头记录下了大运会前前后后的精彩瞬间,并制作成《大运会摄影作品集》,于2020年捐给深圳市档案馆。
在龙岗土生土长的他,见证了大运会从筹备到举办的全过程,他的《大运会摄影作品集》展示了地铁大运专线(龙岗线)、大运中心场馆建设,以及大运会举办期间比赛的许多精彩瞬间。
在《大运会摄影作品集》第一页,33双踩烂的军绿色胶鞋记录了钟致棠在大运会前后五年的拍摄路程。钟致棠说,为了拍摄地铁大运专线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他前前后后步行的总里程有三千公里,足迹遍布了大运专线每个车站。
拍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钟致棠回忆,在拍摄时曾遇到几次危险。7月热夏,钟致棠在拍翠竹站地下车站时,突然中暑晕倒,脚也卡在地下车站的钢筋笼中。旁边的建设工人看到后,赶紧跑来撬开钢筋架,把他背到翠竹站上面的药房医疗站进行抢救。
这件事,让他很感动很久,他决定用镜头记录下建设者们的工作瞬间。其中,拍摄于地铁双龙站的照片《大运梦想》,就展现了建设工人在夜幕下睡在正在施工的站台上。钟致棠说,当时是凌晨三点多,他在双龙站看到两三名建设者躺在湿漉漉的地板上睡着了,仿佛做着美好的“大运梦”。
在拍摄大运会主赛场的建设过程时,同样有不少画面让钟致棠至今难忘。他记得,在大运中心建设铲平地面时,由于刚下完雨,工地泥泞,一名年轻人正在用力铲土。
钟致棠一打听,原来年轻人从湖南来,今年刚毕业,听说深圳要搞大运会工程建设,赶紧过来报名。年轻人说,虽然参加不了大运会,这个工作也很脏很累,但他可以做一个赛场下的“运动员”,为大运会做贡献。这触动了钟致棠,于是,钟致棠定格拍摄下了他忘我工作、为大运做贡献的画面。
如今,大运会已成记忆,但当年大运会建设者和大运健儿的身影,却在钟致棠的照片里永远定格了下来。钟致棠说,作为一个摄影记者,要有历史的责任心,用镜头去记录历史变化的每一个时期,这样的图片才会为一座城市的发展,留下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