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打印

民国时期宝安县的教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2-08-29 信息来源:深圳市档案馆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

  中华民国建立伊始,宝安县教育百废待兴。清末废科举兴学校以来,无论公私立学校充斥着清末社会遗留下的遗老遗少,必须进行检定改造。民国“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的实施,亦须对旧有的教师队伍进行改造和教育,更须培育新的教师队伍以担起复兴民族救亡图存重任。中华民国前期,宝安县没有设立师范教育机构,教师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社团活动进行;抗日战争中,宝安县的教师教育因战争的缘故瘫痪;抗日战争胜利后,宝安县成立简易师范学校,承担起教师教育的任务。为提高教师教育的层次和效率,宝安县曾申请成立县立师范学校,但因各种原因,这一计划未能落实。

 

  一、宝安教师教育的起步

  民国时期,宝安县的教师教育以抗日战争爆发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两个阶段有着较大不同。

  在民国前期,广东省和宝安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教师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进入中华民国后,宝安县成立劝学所作为县教育行政机构,部署全县教育发展事宜。民国政府有志于推进四年义务教育,宝安县劝学所积极为推行义务教育创造条件,开办了国民学校11所,创办了县立高等小学校;另外还有大量私塾像汪洋大海般存在着。民初宝安县劝学所对公立学校教师队伍进行了初步改造,对私塾的改良到广东省粤海道尹王典章视察宝安教育仅完成39所。王典章视察了宝安基础最好的宝安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后,对该校的现状不甚满意,认为“殊令分耗脑力,多好无成,办理亦为不合”。[1]p254并认为学生“程度至为低下”。他离开宝安时不无感慨地说:“文化消沉,良可慨叹。”[1]p256—257私塾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提高教育的效率,道尹王典章提出了教师教育的要求。他强调教师要掌握因材施教的方法,对学生“尚宜分班补习”;[1]p254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对教师“尚宜认真倡导,以振学风”。[1]p256—257王典章要求校方应“谕诸生注重本校课程,以造成完全之学业”。[1]p254他明确地提出了“造成完全之学业”的主张,这无疑暗合着“全面发展”、“全人发展”的思想。

  广东省粤海道尹王典章对宝安县教育的尖锐批评和改进意见,实际上是抓住了宝安县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即教师教育问题。其后不久,宝安县成立了主要由教员参加的专业委员会组织——宝安学会。宝安学会主要通过定期集会讨论教育问题,并创办《宝安学会杂志》联络同仁,互通教育革新信息,更新教育观念。

  《宝安学会杂志》是专业性的教育刊物。它创办于何时?是一种月刊或是季刊、年刊?今天只是发现了第二期,发行于“中华民国十三年六月廿日”,此即西历1924年7月21日。但据此仍然不能得知《宝安学会杂志》创办时间和月刊或季刊、年刊。《宝安学会简章》只是“大会一次于每年暑假后寒假前举行之,其时间由会长临时酌定”,“每月开职员会议一次,商酌及报告进行情形于每月之最后星期举行之”,并没有交待杂志有关的事情;《宝安学会编辑委员会组织大纲》也没有提及《宝安学会杂志》及属月刊、季刊之类的事情。不过,这些并不重要,即使是年刊的话,那也只能将《宝安学会杂志》创办的时间提早一年。今天通过硕果仅存的《宝安学会杂志》第二期,足以看清该刊的宗旨、内容和趋势。这一期杂志的主要篇目有:

  1、《对于我县教育的观察和感想》;

  2、《废娼运动》;

  3、《婚丧改良的管见》;

  4、《改造乡村的建议》;

  5、《改造地方的一个方法》;

  6、《“道尔顿制”鸟瞰》;

  7、《平民教育论坛》;

  8、《真光女子中学校参观略》;

  9、《宝安学会简章》;

  10、《宝安学会编辑委员会组织大纲》。

  《宝安学会简章》对宝安学会的性质作了明确规定:“本会以联络感情研究学术振兴本邑教育促进公益事业为宗旨。”从第二期所发表的9篇文章来看,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有两篇并不像与教育相关的文章,但其内容却是有关社会教育方面的话题。

  从总体上来看,《宝安学会杂志》应当是供宝安县指导教师进修学习的期刊。在教育学基本理论方面,第二期介绍了教育的功用,即“教育为今日救国之利器”;基础教育方面直接通过参观考察一所教会学校,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将读者引领到教学改革的前沿。譬如,一位外国女教师在上“教育科”,她用英文课本和英语教学。文章介绍说:“教育科是想使学生熟悉和实施教育的真相,所以他们的教授法,系从两方面注意:(一)公民方面;(二)教员方面。那班学生是中学三年级,课室窗门用铁网扎住,好似雀笼一般;光线的注射,和空气的流通,未免有些障碍。”文章还介绍了学生组织的会社,“有青年会、自治会、英文会、音乐会、启智会、国语会……颇富活泼的精神。”在社会教育改革方面,有《废娼运动》、《婚丧改良的管见》两篇文章,还有《平民教育论坛》也是介绍社会教育内容的,《改造乡村的建议》一文中社会教育也是改造方法之一;《宝安学会杂志》第二期还开了一个窗户介绍美国教育改革情况。其时,道尔顿制改革正如日中天,我国南京、北京、长沙等地的改革也如火如荼。这篇文章对道尔顿制改革的方法进行了具体介绍。这一期还开辟了一个附录,介绍《新学制系统草案》。

  据此可知,民国前期宝安县的教师进修学习,主要是通过宝安学会开展活动进行的,《宝安学会杂志》是全县教师进修学习的重要资料。通过《宝安学会杂志》的出版发行,促使全县公私立学校教师沟通感情,交流教学改革信息,使教师们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学手段得到提高。

  而到民国后期,宝安县公私立学校教师情况有了较大变化,1940年,全县小学教师339人,1948年宝安县中学教员34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大专院校毕业生;1949年,全县中小学教师569人。小学教师一般由校长或校董会聘请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充任。[2]p652相比较而言,民国前后期全县公私立学校教师队伍判然有别,前期公私立教师队伍弱小,后期仅人数上看比较庞大。然而,在教师教育上,宝安县政府却鲜有得力举措。从抗日战争爆发开始,宝安县的教师教育就有明显的转向,变教育为检定,检定全格者留用,不合格者则予以辞退。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全县中学教员绝大多数为大专院校毕业生,小学教员绝大多数为师范学校或简易师范毕业生,这样宝安县便实行“无试验检定”。所谓无试验检定,亦即无须考试,只审查资格而已。如1948年宝安县国民学校教员无试验检定办法规定,检定对象为包括乡镇中心国民学校教员、公私立小学 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及幼稚园教员,他们如具备以下诸条件之一,则勿须参加考试:“一、简易师范学校或简易师范科毕业者;二、旧制师范学校或简易师范科毕业者;三、幼稚师范学校毕业者;四、合于前三款资格之一,曾充教员二年以上或曾参加假期训练三次成绩合格者;五、高级中学、旧制中学或其他同等以上学校毕业曾充代用教员一年以上或曾参加假期训练二次,成绩合格者;六、曾充代用教员三年以上经主管教育行政机关认为确有成绩,且□奖有案者;七、曾充代用教员三年以上有关于国民教育之专著发表,经主管教育行政机关认为确有价值者;八、国民教育师资短期训练班或义务教育师资短期训练班或师范讲习科毕业者充代用教员三年以上,并参加假期训练三次,成绩合格者。”[3]

  教师教育分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大部分。职前教育无论做得怎样扎实,也不能代替入职后的研修提高。并不是入职前拼搏了一番,便一劳永逸了,就进保险箱了。教师职业需要终身学习,终身研修。宝安县所实施的《宝安县政府举办第一次全县国民学校教员无试验检定办法》,实际上只强调教师的职前教育,教师只需师范学校或简易师范学校,或类似学校毕业,或有相当的经历,就可以“免考”,就高枕无忧了。这种以职前教育、相当的经历和假期集训代替终身学习、终身研修的检定办法,是不足为训的。

 

  二、县立简易师范的开办

  民国前期,宝安县公私立学校教师教育尚未步入正轨,各学校校长自行其是,县劝学所(后来称教育科、教育局)干预较少。因而公私立学校教师有自国外留学归国者,有国内师范学校毕业者,更多的是私塾出身者。民国后期,师范教育体系进行了较大的调整。1932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 了《师范学校法》17条,从法制上确定了师范学校的独立地位。①1933年,教育部又公布了《师范学校规程》138条。此《规程》于1935年进行修订。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的《修正师范学校规程》规定,各地方为急需造就义务教育师资起见,得设简易师范学校,或于师范学校及公立初级中学内附设简易师范科,以县市设立为原则。招收小学毕业生,修业4年,开设公民、体育、卫生、国文、数学、地理、历史、植物、动物、化学、物理、劳作(农艺、工艺、家事)、美术、音乐、教育概论、教育心理、乡村教育及民众教育、教育测验及统计、小学教材及教法、小学行政及实习等科目。但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宝安县立简易师范学校被搁置下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更为强调教师的教育,于是宝安县设立了简易师范,为本县小学培养教师,从而使宝安县公私立小学教师教育走上正规化的发展之路。由于抗日战争之故,师范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于是《规程》1946年再次修订。经修订后的师范学校分8种:1、师范学校。修业年限3年,入学资格为初级中学毕业,旨在培养小学师资;2、乡村师范学校。修业年限、入学资格同师范学校,旨在培养乡村小学师资;3、简易师范学校。修业年限4年(后改为3年),入学资格为高级小学毕业,旨在培养初级小学师资;4、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修业年限4年,入学资格为高级小学毕业,旨在培养国民学校师资;5、简易师范科。修业年限1年,入学资格为初级中学或同等学校毕业,旨在培养国民学校师资;6、特别师范科。修业年限1年,入学资格为高级中学或同等学校毕业,旨在培养小学或初级中学师资;7、幼稚师范科。修业年限2年或3年,入学资格为初级中学毕业,旨在培养幼稚园或初级小学师资;8、专科师范。修业年限3年,入学资格为初级中学毕业,旨在培养小学美术、音乐、体育、劳作、童子军等科师资。根据宝安县立简单师范学校的情况来看,所设师范学校属于其中的第三种类型。

  宝安县实施师范教育始于1947年。是年8月,在南头主设立“县立简易师范”一所。校内有课室5间,农场室和家事实验室各1间,有音乐室、美术室、和有可容纳200人的运动场。有1000册图书、18件化学仪器和25件博物仪器标本。1948年开设3班,学生107人,教职工25人。[2]p654

  广东省教育厅、宝安县政府颇重视简易师范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民国三七年九月,宝安县政府转发省政府文件,申饬县立简易师范:“师范学校为养成小学之健全师资而设置。此项院校学生均由国家给予公费一切待遇,毕业后应担任中小学教师,为国家社会服务,不仅法有明文,亦为理所当然。各师范院校应如何善体斯意,为国家造就优良师资,各级师范应如何努力学行,期在教育方面有以报效国家。近来各师范院校学生每多未能明了本身未来任务之重要,决心为国服务,终身从事教育,在校不知专心学问,毕业后多希冀升学。而院校当局亦每宽容姑息,鲜予严格管训,不仅贻误师范生自身,亦有害国家民族。”严饬县立简易师范“对于所有师范生,务须严加训教,养成终身从教之精神,如有不守纪律行动,即应严予惩处。对专业训练及人格陶冶,尤应缜密计划,加强实施。”[4]紧接着,宝安县政府按省政府教育厅要求,申报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应届毕业生名单。

  宝安县立简易师范学校直接由县政府领导。由于师范教育专业性很强,县政府对县立简易师范学校的管理,基本都是转发广东省教育厅的文件。如1948年8月宝安县政府训令来三教字第1380号令各中小学、简师:“……各级学训□导师制毫无实效,以致学生生活散漫,流于浮奢,就严加整顿改进。各级学校设备多未充实,尤以图书缺乏影响学生学业,不予改善”,“学生仪容应注意整洁,女生烫发列不经济,应加劝阻。各□□□师范学校及职业学校教员待遇,应依照规定予以提高。”[4]这些文件都以县长骆来添的名义签发。在这里,宝安县政府实际上只是充当了县立简易师范学校管理的二传手。

  宝安县立简易师范学院有否附属实验小学,没有资料可以证明有,亦没有资料证明无。但根据宝安县政府有关档案可知,县政府转发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改进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设施要点》。要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应设置民教部,除实施成年补习教育外,兼称[供]师范生实习”;“各小学应努力兼办社教工作,详细计划妥切实施”;“各小学应注意充实图书仪器标本模型之设备,改善教导环境”。[5]根据宝安县政府向县立简易师范学校转发这一文件可以推知,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当设有附属小学,不然的话,宝安县政府明知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没有附属小学又向它发什么文件呢?再者,县立简易师范学校的学生教学实习何处去呢?

 

  三、无果而终的宝安县立师范学校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再度修《师范学校规程》,于1947年修正公布实施。新《规程》规定,“省市师范学校以所在地地名名之;县市立师范学校,径称某某县市立师范学校。”[6]p467修正公布的新《规程》不再提及简易师范学校,实际上是取消了简易师范学校。宝安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开办于新《规程》公布之前,或者是与新《规程》同时,是按老《规程》要求开办的。

  宝安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开办不到一年,即1948年5月,宝安县政府遵广东省教育厅之令,催县立简易师范学校上报设立师范学校计划:“查师范学校设立计划,应行呈报事项,本部(指教育部)前以卅二年九月廿九日以中字第47635代电颁计十五项要点,通令饬报在案,该省市尚未呈报此项计划之师范学校,□查明遵照规定迅报以凭审核等因,查设立计划十五项要点……兹限于文到十日内无论已报后另自修正,或未报暨新设,或改办之各款,师范学校均应造□凭核汇转,毋再玩延。”宝安县口气很硬的文件,迫使县立简易师范不得不在规定的期限内以校长名义向县政府递交了设立宝安县师范学校的报告,并附《宝安县立师范学校设立计划》一纸。报告称“兹谨遵照规定编造本校设校计划三份,随电报请察核,分别存转核备”。该计划确定要创办的校名为“宝安县立师范学校”;校址在广东省宝安县南头;创办目的为“以严格训练青年身心,养成小学健全师资,发展国民教育为目的。”教学训导方面,教员均依照最新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习。训导方面,以教导主任负责全校训导专责,并采用导师制辅助教导主任推展训导工作。全校教职员都负有管训责任,学生思想、行为、言语、态度,循着正轨,务求教学与训导全一。《计划》还提出了开办附属小学的设想:“本校创办间,各项亟待建设,故初设立未办小学,预算三十七年度秋季开始创设附小,以备学生实习之用。”[7]《计划》有志于辅助地方教育发展,表示“除推展学校教育外,并辅助地方教育,以发展社会教育,发动组织文化教育机构,如筹设县或乡立图书馆、科学馆、文献馆及民教馆等,并设民众夜校、妇女识字班,扫除文盲,并利用课余时间以话剧、图划[片]或文字等宣传,深入乡间,使民众得到教育机会,提高文化水准。”

  申请开办宝安县师范学校的报告时间为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七月八日。该报告的原稿旁边的批注有“本计划似第卅六年度所拟”等字样。据此可知,1947年宝安县在申请开办简易师范学校的同时,也申请开办师范学校。或者是其时申请开办宝安县师范学校,但广东省只批准开办简易师范学校。但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开办半年后,宝安县政府仍嫌仅靠县立简易师范学校不能满足宝安县教育发展的需要,遂再度向广东省申请开办宝安县师范学校。这一申请报告实际上是一个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升格为师范学校的报告。根据后来县立简易师范学校照常办理的情况看,宝安县政府的这一报告呈送上去,其结果如何,不得而知。从宝安县的历史档案来看,并未见到广东省政府关于同意宝安县成立师范学校与否的批文,因此,关于宝安县成立师范学校的报告结果可能有三:一是同意成立宝安县立师范学校,但文件被搁置。因为1948年5月,宝安县政府遵广东省教育厅之令,催县立简易师范学校上报设立师范学校计划,既然遵令催报,自然没有不批准的道理;二是未获批准,虽然广东省教育厅有申报开办宝安县立师范学校之令,但宝安县师范学校的申请开办报告呈送时间为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七月八日,事隔两月余,此时间不能说很长,但当时正值人民解放战争极速向南推进,大有摧枯拉朽一泻千里之势,而广东省政府、宝安县政府不想再铺设新摊子是情理之中的事,因而不予同意,但因对付危局之故,文件未及时下发;三是被广东省教育厅无端搁置。其时,广东省政府、宝安县政府都收到南京国民政府一切为战争服务的密令,致使设立宝安县立师范学校的呈文,如同石沉大海无消息。(熊贤君)

  

主办单位:深圳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copyright@深圳市档案馆

ICP备案号:粤ICP备19114015号-1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564号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林丰路2号档案中心A座、C座 邮政编码:518049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