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打印

潘英甲:深圳西部潘氏肇基人

发布时间:2013-10-30 信息来源:市档案局 浏览次数: -

  潘英甲,字仲鉴,号昌南。南宋淳佑年间(1241-1252)生于广东南雄上朔村。潘英甲三十岁那年,遇宋元交替,天下大乱,岭南多难,民不堪命,便携妻子南迁,落籍福永怀德乡(今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怀德村),荜路蓝缕,开创基业,子孙繁衍,望重一方,被尊为深圳西部潘姓肇基之祖。

  明代扬州知府陈琏为怀德潘氏族谱亲撰《宝安龙堂家庆集荥阳潘氏家谱序》,该谱序曰:“潘之先,广东南雄人。有谱英甲者,当宋季始迁于宝安福永。”清康熙年间潘仁修邓家蓢房谱时,在谱序中更明确记载:“宋末氏族分居,仲鉴公(讳英甲)竟由(南雄)上朔村珠玑巷阿树下而至南海,转迁于宝安之靖康,始发迹于福永之乡焉。”

  这两部明清的族谱出现“荥阳”“怀德”“邓家蓢”三地名,是怎么回事?

  据史载,潘氏源于黄帝的嫡传姬姓,乃西周文王之后。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第四子季孙公,被赐食采于潘地(今河南荥阳),是为姬姓潘国。季孙公被尊为潘氏始祖。河南荥阳潘姓分两支迁徙南方,一支是北宋名相潘仁美的后裔,另一支是广东南雄珠玑巷上朔村潘仲鉴的后裔。潘仲鉴就是潘英甲,一生秉性忠厚,好行善德,乐天知命。自南迁落籍怀德乡后,夫人徐氏生有四子:长文峰(凤池)、次章峰、三彦峰、四遐峰。潘英甲卒后与徐氏合葬在上寮冈沙地频大坭坟,清乾隆四十年(1775)迁于福永乡村前石坛冈,与其长孙宏子夫妇墓并肩而葬,英甲夫妇墓位北,宏子夫妇墓位南。

  潘英甲的长孙潘宏子,乃凤池之子,号榜山。夫人陈氏,生四子:礼和,礼敬,礼智,礼信。此时,潘姓在福永怀德人丁兴旺,家道丰盈。三子潘礼智虑家口日繁,囿于怀德一地不足以展才智,于是举家迁邓家蓢(今宝安区沙井街道万丰村)发展。邓家蓢村成为潘氏第二个聚居地。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潘仁在《荥阳潘氏家谱序》中载:“榜山公承二世之箕裘,开万年之奕业,四男分派,两族繁昌,该公贻也。”这里所谓“两族”,指怀德与邓家蓢两支,均为潘英甲裔孙。

  邓家蓢在清康熙县志记载是“疍家蓢墟”。“疍家”为古越(粤)“疍民”,专聚散在海边打鱼、养蚝为生。后有一邓姓族人强势挤占疍家一带发展。当地方言“疍、邓”音近,此村就改称“邓家蓢村”。

  潘英甲四世孙潘礼智,自入邓家蓢后,辛劳开基,勤奋好学,有“文章翊世运”、“吐凤之才”之称。惜无子,乃过继二兄礼敬之仲子义察为嗣。潘礼智后世多为书香子弟和朝廷命官。由于家业扩大,在邓家蓢逐渐超过了邓家的势力。明代中叶,潘甲第借机把多姓杂居的“邓家蓢”改为“万家蓢”,意为姓氏互融,村民团结,兴旺发达。1957年更名为“万丰”,沿用至今。潘礼智被奉为万丰村始祖,卒后夫妇合葬于夹榜山巽向之原,清乾隆四十年(1775)迁葬于福永乡村前石坛冈,与祖父母墓并立。

  潘英甲四世孙潘礼敬,号乐也,元至正三年(1343)生于怀德乡,被誉为元代粤曲音乐家。

  潘英甲五世孙潘义察,号淡轩,潘礼智的继子,生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九月,卒于天顺四年(1460)正月,享寿78,一生以造福子孙为怀。时沙井等地豪强海商,无不弱肉强食,潘义察独不齿其行,勤耕力作,取农桑鱼盐之值,供子弟读诗书,明礼义。凡有国赋课税,必率先缴纳;民间公益慈善,必尽心尽力。故被时任东莞县令萧毗陵举为乡宾,以其仪型树为县人表率。乡间士庶更慕其高义,无不钦敬。礼部侍郎陈琏曾在《淡轩公七十加一华诞序》中对其大加赞誉:“乡邑人士,莫不慕其高致焉。” 潘义察的原配梁氏,先于他而卒,生子毅;女七,均嫁当地名门望族。蔡衡、冼克明、戴彦珍、文满容、冼存礼、郑泰、王僖,皆其婿。潘义察卒后与妣梁合葬于福永赵王坑。时本县人奉议大夫黄结所撰《明故处士淡轩公墓志铭》赞曰:“邑之奇英,乡之仪型。”

  清《新安县志•选举表》记载:“潘甲弟,邑之邓家蓢人,嘉靖戊午以《春秋》中式,授惠州府海丰县教谕,升[湖]广耒阳县、广西贵县知县,有《传》。”潘甲弟是潘英甲十世孙,曾“重宴鹿鸣”,是新安县历史上获皇帝赏赐重宴三人中的一人。

  700多年间,潘氏从怀德和万丰村不断往外发展,七世祖潘轸迁官香山,其子孙今分布在中山市沙尾村;十世祖潘甲第后代迁至深圳福田区石厦村和香港新界洲头村开基立业。潘英甲枝繁叶茂,富甲一方,是深圳历史悠久的名姓望族。(廖虹雷  彭全民)

主办单位:深圳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copyright@深圳市档案馆

ICP备案号:粤ICP备19114015号-1  粤公安备案44030402001162号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林丰路2号档案中心A座、C座 邮政编码:518049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