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吾彪:编竹艺起家养育一门三代五将
大鹏所城赖恩爵振威将军第
大鹏守御千户所城,简称大鹏所城,至今留下不少将军府第,其中一客家将府“赖府”子孙三代出了五位大将军,当地有“宋有杨家将,清有赖家帮”之美称。其将军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实为深圳历史上罕见。
据广东紫金县甘棠《赖氏族谱》和宝安县大鹏城《赖氏族谱》载,鹏城赖府,源自西周赖国,周武王弟叔颖伐商有功,封赖国君,春秋时楚灭赖国,子孙以国为姓。东晋孝武宁康三年(375)赖庄自颍川(今河南禹州市)迁松阳(今浙江西南部),后裔赖标,唐代征西番有功,官至直殿大将军,移居福建汀州古路(今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元末,赖恪入粤,定居梅县松口溪南南阳寨下。清初,赖参廷定居永安县桥田的庚娘窝(今紫金县义容镇甘棠村)。鹏城清初始祖赖吾彪,乃赖参廷的玄孙。
赖吾彪,讳日贤,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生于永安县甘棠,雍正九年(1731)迁新安县大鹏城旁的乌涌村以竹艺谋生,是大鹏所城赖府的始迁祖,赖家掌门人,卒于乾隆三十年(1765)。其孙辈受所城英武之气感染,弃竹艺,转习武,终成军将之家。吾彪娶了乌涌村郑府之女,生一子名显贵,显贵生一子,名世超。
这首将,就从赖世超(1752-1832年)说起。赖世超生于乌涌,家境清贫,仍读书八年,15岁随舞狮艺人习武,16岁在大鹏县丞衙署当文差。世超聪明勤奋,深得鹏城东村刘大人的赏识,将爱女刘氏嫁给他。世超弃文崇武,到东莞县城考取武举人,三年后升千总,诰封武义都尉,因战功卓著,乾隆五十三年(1788)署擢任琼州镇总兵,道光五年(1825)出任闽粤两省武举考官,晋封从二品武功将军。其妻刘氏(1752-1839年),掌家严谨,自著书本,启蒙子孙。育有二子、二孙,官至将军,归功于她的教育和影响。刘氏享年87岁,诰封正二品夫人。
第二将赖鹰扬(1779-1840年),赖世超之长子,字虎臣,又名英扬,号云台。据《新安县志》《阳江志》《惠州府志》等载,赖鹰扬初任大鹏营外委,因缉捕海盗有功,升补把总。赖鹰扬跟随水师提督的舟师围剿海盗于儋州新英外洋,坐驾战船,身先士卒,先后缉获盗船18艘及邬石二等洋盗382名,时任两广总督百龄奏呈洋面肃清,赏给赖鹰扬头等出力银牌,升授水师提标中营千总,署理广海寨守备。嘉庆二十三年(1818),赖鹰扬调任虎门水师提标右营中军守备,筹划防夷设施,督造珠江口要塞的镇远、大虎炮台。二十五年(1820),升阳江镇左营守备。道光元年(1821),调任香山协右营守备,升授海口协中军都司,署理阳江镇中军游击,兼获阳江镇总兵印务,继署海门营参将。五年(1825),升任碣石镇中军游击。七年(1827),又历升平海营参将、署理龙门协副将。二十多年间,转战于广东的东、中、西路海防疆域。
道光十一年(1831)五月,赖鹰扬统领官兵进剿崖州,不久奉奏任琼州镇总兵,升澄海协副将。十五年(1835)四月,调署碣石镇总兵。十八年(1838),钦奉上谕补授浙江定海镇总兵。十九年(1839)三月初一日,接报母亲刘太夫人在家乡逝世,随即回乡守孝。不料,二十年(1840)六月初五日,赖鹰扬忽然病重,医治无效逝世,享年61岁。赖鹰扬诰授武显将军,死后晋封从一品振威将军。
第三将赖信扬(1783-?年),赖世超三子,少时入读私塾,由父指导习练武功,20岁在大鹏营入伍,不久升把总。道光二十年(1840),赖信扬任香山协左营千总。二十六年(1846)任澄海营守备,后升任都司、参将、副将等职。二十七年(1847)晋封福建厦门水师提督,授一品安鹭将军,赏红顶花翎。
第四将赖恩爵,赖鹰扬长子,字简廷,行伍出身。道光八年(1828)任阳江游击,十八年(1838)补海门营参将。十九年(1839年)任大鹏营参将,同年七月奉林则徐之命,率水师船3艘驻守九龙寨,严断英夷接济,在九龙湾与入侵之英夷激战5小时,击沉英舰2艘,敌船主“得忌剌士”手腕被炮火打断,夷人捞尸首就地掩埋者计17具,受伤者30余人。九龙之役,赢得鸦片战争首捷。赖恩爵获道光皇帝恩赏“呼尔察图巴图鲁”(满语 ,勇士之意)的称号,赏戴花翎,晋级副将。同年九月二十八日,赖恩爵在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领下,又取得穿鼻洋之役的胜利。十月初,官涌之役,长达10日,大小接仗6次,均获胜仗。赖恩爵获升南澳镇总兵。二十四年(1844),升任广东水师提督,接任在虎门为国捐躯的关天培空缺。
道光二十八年(1848)赖恩爵卒于任。死后,谥封从一品振威将军。今大鹏黄岐塘有赖恩爵“振威将军墓”,大鹏所城有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香港九龙公园九龙寨城南门遗址有赖恩爵题字的“南门”石匾等文物古迹。
第五将赖恩锡(1824-?年),赖信扬六子,青年入伍,尔后升把总,又升千总,一年后任水师候补游击,数次立功,后调任各处海防要地担任长官。清同治年间晋升福建晋江镇台,封二品武功将军,赏戴蓝翎,卒年不详,墓在福建。(彭全民 廖虹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