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打印

深圳故事|深圳水库,香港的“生命之源”

发布时间:2022-12-19 信息来源:市档案馆 浏览次数: -

  在水资源匮乏的时期,深圳水库承担起了孕育深港两地生命的重要使命。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宝安县(深圳市前身)缺水情况严重,几十万亩农田缺乏水利灌溉设施,常常“三天下雨受淹没,七天无雨受旱”。与此同时,另一边的香港也饱受水荒之苦,居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为解决深港地区缺水问题,宝安县在广东省委、惠阳地委的倡导和支持下,以及广东省水利厅的指导下,决定兴建深圳水库。

  1959年8月19日,广东省委批复同意修建深圳水库。《广东省水利电力厅核转宝安县深圳(沙湾)水库工程设计请审批函》要求:按香港每天需水量8000万加仑设计,由深圳水库每天供水3000万加仑;该工程所需劳动力最高达1万人,需胶轮手推车2000部,施工所需拖拉机8部……此外,县方在施工中应自力更生,充分利用当地已有的木轮车等土工具。

  1959年11月15日,深圳水库开始动工。在当时,没有现代先进技术,用的是人海战术,近4万民工用最原始的锄头、手推车在坝上日夜奋战。工人夜里直接躺睡在了工地上,第二天醒来又继续施工。

  历经4个多月的奋战,1960年3月,深圳水库正式竣工。据《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志》记载,1960年11月,港英政府首度与广东省政府达成协议,每年由深圳水库向香港提供50亿加仑(约1893万立方米)淡水。1961年2月1日,深圳水库正式向香港供水。

  深圳水库建设场景(图片由深圳美术馆提供)。

  深圳水库旁边山坡上的“一定把深圳水库建好”,是老一代建设者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深圳对一河之隔的香港同胞最深切的挂念。


  其他语种请点击http://www.sz.gov.cn/szstory/

主办单位:深圳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copyright@深圳市档案馆

ICP备案号:粤ICP备19114015号-1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564号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林丰路2号档案中心A座、C座 邮政编码:518049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