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打印

深圳故事|泮溪酒家与消失的粮票

发布时间:2022-12-24 信息来源:市档案馆 浏览次数: -

  广东省旧粮票

  这是一张1975年的旧粮票。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而言,粮油票证是抹不去的记忆。在那个年代,不管是采买商品还是外出就餐,都离不开票证。从什么时候起,粮票开始退出历史的舞台呢?故事可以从一家名为“泮溪酒家”的国营餐馆说起。

  1982年4月,“泮溪酒家”正式开张迎客。刚开始生意红火异常,但不久后泮溪酒家总经理就愁眉苦脸地找到市政府反映问题。原来,有些没粮票的客人来了,点不了饭,饭店也没法通融,客人只好离开。

  起初深圳只有两三万人,但特区建立后,两年间三十多万人一下子涌入深圳,这些建设者大多没有把户口迁过来,第一个月粮票随身带,第二个月家里寄,到第三个月就接不上了。没有粮票,就无法买粮做饭,到饭店没有粮票也吃不到饭,他们在深圳就无法生存。因此,粮票问题成了当时特区发展遇到的一个大难题。

  这一现象引起了深圳市政府的注意,经过详细了解后,深圳市政府决定以泮溪酒家不收粮票作为试验。得到了市里的许可,泮溪酒家开始从农贸市场购买高价米做饭。主食、点心卖给没有粮票的客人时,价格要比交粮票的客人高。比如当时的一碗米饭,有粮票的收5分钱,没有粮票的收5毛钱。新政策试行没几天,泮溪酒家的总经理就满心欢喜地向市政府汇报“没粮票也能吃饭, 大家都说好”!泮溪酒家的口子一开,其他饭店也纷纷效仿。不久以后,就连企业单位的职工食堂也可以“通融”了,不用粮票“卖饭”的地方越来越多。由此,深圳迈出了率先取消粮票、放开粮价的第一步。


  其他语种请点击http://www.sz.gov.cn/szstory/

主办单位:深圳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copyright@深圳市档案馆

ICP备案号:粤ICP备19114015号-1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564号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林丰路2号档案中心A座、C座 邮政编码:518049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