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打印

深圳故事|南头古城与军事海防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22-12-27 信息来源:市档案馆 浏览次数: -

  唐代“贞观之治”后,随着国力逐渐昌盛,海上贸易日渐发达,广州因而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中唐之后,西北陆路丝绸之路的阻塞使得华南地区海上交通日益兴盛。但由于海路水浅,进出广州的大型商贸船只必须绕行大屿山,经由屯门岛、南头等地驶入珠江。因此,南头一带凭借着天然水路优势,成为了广州与海外往来的必经之地,发挥着粤海交通重要门户的作用,这一地理优势也为后来南头一带发展为海防军事要塞提供了有利条件。

  今南头古城“南头古城垣”遗址

  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正月,朝廷在南头城东南的海边建立了一个独立于地方政府之外的军事驻防区“屯门镇”,直接由岭南节度使统领,以保障海上贸易及交通安全。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广州东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门山……至狮子国……至婆罗门西境……至大食国。”由此可见,屯门因其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为广州的外港,成为了唐末中外商舶汇集之地。

  设立于南头的屯门军镇枕山面海,历经朝代更迭,依然扼守着我国南海防线上的重要阵地。清嘉庆版《新安县志》记载,南头寨设立于明嘉靖初年,为“虎门之外卫,省会之屏藩”。作为新安海防要塞,南头寨下辖军事防地6处,战船数量自明万历十九年陆续增至112只,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广门户”。清朝时期,政府在原军镇基础上修建了南头炮台。鸦片战争前夕,该炮台在抗击英军入侵等诸多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头古城见证了深圳这片土地上沧海桑田的变迁,以近1700年的记忆,留存着深圳城市历史发展的“根”。


  其他语种请点击http://www.sz.gov.cn/szstory/

主办单位:深圳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copyright@深圳市档案馆

ICP备案号:粤ICP备19114015号-1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564号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林丰路2号档案中心A座、C座 邮政编码:518049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