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故事|重现辉煌的“赤湾天后宫”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有一位步入神坛的民间女子,人称“天后”,又名“妈祖”“天妃”。受其事迹广泛影响,天后行祠,遍布沿海。其中有一座规模宏大、殿宇巍峨的庙宇,坐落于深圳市南山区赤湾村旁小南山下,它就是被誉为清代“新安八景”之首的赤湾天后宫。
传说,妈祖的原型是北宋初年生于福建莆田湄洲的一位民间女子——林默,因冒险在海上救人不幸遇难,后羽化升仙,成为了海上女神。沿海地区居民在海上遇险时,会向妈祖求救,出海前会到庙宇祭拜,祈求平安归来。后来,这一信仰传至全国,妈祖得到宋王朝的破格敕封,成为国家海神;明洪武、永乐加封两次“天妃”,清康熙始封“天后”。由此,民间的“妈祖”一步步演化成为国家级偶像“天后”。
赤湾天后宫原名为“天妃庙”,始建年代已不可考,但有文献记载,它是“新安八景”中首景“赤湾胜概”中的主景。赤湾天后宫在明清时期多次重修、扩建,《宝安县志》记载,至清末,赤湾天后宫已“有屋大小一百间,里面有许多大小不同的佛像”,计有山门、牌楼、月池、石桥、钟楼、鼓楼、前殿、正殿、后殿、左右偏殿、阳房、长廊、碑亭、角亭等建筑20余处,加上附属建筑、庙产及祀田,占地达900余亩。
赤湾天后宫。
赤湾天后宫后来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直到1992年5月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召开后,南山区政府开始着手按历史原貌修复赤湾天后庙,并更名为“赤湾天后宫”。1995年11月1日,赤湾天后宫正殿落成。1997年,天后博物馆成立。1988年,深圳市政府公布赤湾天后庙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历经近千年岁月的融合与沉淀,赤湾天后宫重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