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故事|蛇口工业区:改革开放“第一炮”
说起改革开放的深圳故事,一定离不开蛇口工业区的一声炮响。蛇口工业区是如何诞生的呢?故事要从一份档案说起。
1979年1月6日,国家交通部和广东省联合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和国务院上报《关于我驻香港招商局在广东宝安建立工业区的报告》,提出由隶属于交通部的香港招商局在宝安蛇口公社境内建立工业区。之所以初步选定蛇口,是考虑既能利用国内较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又便于使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原材料,充分结合两者有利条件,促进宝安边防城市工业建设和广东省建设,推动实现我国交通航运现代化。
1979年1月31日,时任国家交通部副部长彭德清与时任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袁庚前往中南海,向李先念同志汇报工作,袁庚还携带了一份香港出版的《香港明细全图》。
《香港明细全图》(原件藏于招商局档案馆)。
在汇报过程中,谈及香港招商局的情况,袁庚拿出了这份地图,说道:“我们想请中央大力支持,在宝安县的蛇口划出一块地段,作为招商局的工业用地。”李先念仔细审视了这份地图,划出了整个南头半岛的区域,说:“就给你这个半岛吧!”但袁庚考虑到整个南头半岛面积太大,所涉资金数额巨大,倘若试验失败,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他用红笔在南头半岛最南端“点”住了一块仅有2.14平方公里的地方——这就是后来的蛇口工业区。
同年7月,随着蛇口之滨的一声巨响,香港招商局在深圳蛇口公社炸山填海,基础工程破土动工,炸响了轰动全国的改革开放“第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