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打印

深圳故事|传递革命之声的《前进报》

发布时间:2023-02-02 信息来源:市档案馆 浏览次数: -

  深圳市坪山区的石灰陂村是有着“革命年代媒体先驱”之称的《前进报》的诞生地。这份报纸的前身是《东江民报》,它用一串串文字、一篇篇报道,开辟了一个凝心聚力的言论阵地。

  1942年2月,《东江民报》创立,一周一期。邹韬奋为报头题字,并撰写了发刊词和社论——《惠博沦陷的教训》;茅盾为副刊《民声》题写刊名。在《东江民报》出版6期后,同年3月改名为《前进报》。1943年东江纵队成立后,《前进报》成为东江纵队机关报,由政治部直接领导,东江纵队领导人多次为报纸撰写指导性政策性文章。

  在艰苦而复杂的抗战环境里,《前进报》一诞生就处在日、伪、顽军的夹击中,但始终没有放弃传递革命之声的职责。报社没有固定的地址,茅棚、山洞、密林就是出版场所。在雨季,为了顺利出报,曾在敌人的炮台山脚下搭过小屋。战友们以军毡为帐篷,把藤篮工具箱作为桌子,用香火把蜡纸熔化粘成一张大报。每张蜡纸平均印四五千张,这一纪录最高时达到七千张,创造了一个奇迹。

  作为宣传工具,《前进报》在基层连队中构建了通讯员网络,新闻消息鲜活丰富,发挥了启发群众、激励革命队伍、打击敌人的作用。《前进报》常常综合汇编各类消息,新闻虽“多”却“短”,排版灵活、印刷清晰,内容具有地方特点,文字简练活泼。《民声》副刊曾运用当地方言刊登一些东江地区的客家山歌和“讲古”(即新故事)。

  不仅如此,《前进报》还配合斗争形势创作了连环画和漫画,比如第62期,刊登了美国航空队中尉敦纳尔·克尔自己画的关于他飞机失事,被东江纵队“小鬼”营救的漫画,妙趣横生。因为读得快、读得多,还读得懂,《前进报》受到了广大指战员、战士和人民群众的喜爱。

  《前进报》

  1943年底,敌伪占领广九线,开展“万人扫荡”。《前进报》配合宣传,激励并团结了战士和群众,帮助部队粉碎了敌伪扫荡、清乡、蚕食、抢粮等行动,保存和壮大了革命队伍。1945年,在党的“七大”胜利闭幕后,报社赶排了解放日报的社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等七大文献,并印刷成小册子,向华南各抗日游击队散发。

  直至1946年6月底,《前进报》停刊,共发行100期,发行范围遍及东江、珠江、粤中、粤北、西江、韩江和南路等各游击区和部队,在华南敌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他语种请点击http://www.sz.gov.cn/szstory/

主办单位:深圳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copyright@深圳市档案馆

ICP备案号:粤ICP备19114015号-1  粤公安备案44030402001162号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林丰路2号档案中心A座、C座 邮政编码:518049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