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打印

深圳故事|“竹叶宾馆”的记忆:基建工程兵南下

发布时间:2023-02-05 信息来源:市档案馆 浏览次数: -

  1979年9月,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冶金系统调集五个建制连共1041人组成先遣团,从鞍山市来到深圳,拉开了基建工程兵建设深圳经济特区的序幕。

  1982年秋,中央再次调拨近两万基建工程兵来到深圳。那时的深圳,毫不夸张地说,基本上是荒坡野岭,杂草丛生,工程兵们用竹子搭建了一排简易竹棚作为临时住所,旁边就是坑坑洼洼的泥地,远处是不见人烟的山包。乐观的战士们戏称这排竹棚军营为“竹叶宾馆”。炎热的夏天,蚊虫肆虐,高温难耐,最难以忍受的是,靠近大海却缺少可以饮用的淡水。

  “竹叶宾馆”(图片为朱雅智提供)

  除了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极端变化的天气也给基建工程兵们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档案资料记载,1983年夏天,一场熊熊烈火吞噬了“竹叶宾馆”附近方圆23000平方米的土地和基建工程兵二十三栋简易营房。火苗直窜到30多米的高空,烧毁财产价值约70万元。祸不单行,9月9日晚,一场百年不遇的十二级台风挟着暴雨,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狂袭深圳长达二十四小时之久。碗口粗的树被连根拔起,电线杆被拦腰折断,卡车被掀翻,官兵们刚搭起来的竹棚连同被盖、锅盆、碗筷全被卷上了天……部队损失了几百万元。

  但这些困难并没有摧垮官兵们的斗志,两万基建工程兵把自己的命运和深圳这座迅速崛起的城市紧密结合在一起,与特区同呼吸、共患难,镌刻下了一段火热年代里激情燃烧的记忆。

  1983年9月15日,为了加强特区基建力量、加快建设步伐,两万基建工程兵实现了集体转业,改编为深圳市属建筑施工企业的职工。这两万名没有军章、帽徽却身穿绿军装的“特殊市民”,成为了当时深圳经济特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他语种请点击http://www.sz.gov.cn/szstory/

主办单位:深圳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copyright@深圳市档案馆

ICP备案号:粤ICP备19114015号-1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564号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林丰路2号档案中心A座、C座 邮政编码:518049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