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速递:“数字时代档案工作的职责使命”国际研讨会内容速览(四)
11月30日上午,由国家档案局、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地区分会主办,深圳市档案馆协办的“数字时代档案工作的职责使命”国际研讨会进入国家/地区报告环节,下半场由深圳市档案馆副馆长王曙彩主持,韩国国家记录院国际关系协调员朴慜叡、中国澳门历史档案馆高级技术人员陈咏欣、蒙古国家档案总局高级研究员仁钦诺日布·巴特陶克陶作主题报告。
深圳市档案馆副馆长王曙彩主持研讨会
朴慜叡 韩国国家记录院国际关系协调员
韩国国家记录院国际关系协调员朴慜叡作《韩国国家记录院在发展中国家文献遗产保护和数字化能力建设方面的努力和行动》报告。她指出,档案不仅是国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更具有超越国界的重要价值,对全人类具有普遍意义。保存历史档案不仅是一国本身的义务,更是整个国际社会的职责。在全球关注和利用新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实现面向数字档案管理转型的当下,韩国国家记录院(NAK)实施官方援助(ODA),帮助无法获取所需技术而受限制的发展中国家,以保护全世界的宝贵文献遗产。报告中,朴慜叡分别介绍了韩国国家记录院向缅甸、科特迪瓦、摩洛哥和柬埔寨所开展的数字化支持项目。
陈咏欣 中国澳门历史档案馆高级技术人员
中国澳门历史档案馆高级技术人员陈咏欣作《数字时代澳门档案馆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她介绍了澳门档案馆自2001年开展档案数字化项目后的情况以及为应对数字化时代,澳门档案馆所作的规划与措施。澳门档案馆于2001年开展档案数字化项目,目前馆藏缩微胶片的数字化率为70.10%,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率为45.06%。为促进档案资源的利用,2010年2月开始,澳门档案馆网站支持在线查阅档案目录和全文,目前网站提供126万张图片供在线查询;网站开设网上展厅,提供线上虚拟参观;馆藏的档案目录、图书目录、政府公报(1850-1999)和《澳门档案》期刊均可在澳门档案馆网站查阅。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档案资料,馆藏目录正在进行翻译,以支持中文、英文和葡萄牙文的检索。澳门档案馆通过网站的多元化服务,让市民更容易接触和使用档案资源。澳门档案馆开发了档案移交与管理系统,筹建新的档案库、规划综合档案管理系统,以期实现档案的线上线下传送、资料库管理、数字档案永久保存及便捷利用等。同时,为推进档案管理工作,加强档案管理过程中机关与澳门档案馆的关系,建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为公共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据,澳门区政府制定了新《澳门特别行政区档案法》,自2024年3月14日起施行。她提出,文件和文件保存的新发展和新趋势促使档案工作重新定位。在未来,档案工作人员需要思考如何运用新技术更有效地管理电子文件,并提供更便捷的检索及利用,以及如何与其他业务系统相互连接等问题。
仁钦诺日布·巴特陶克陶 蒙古国家档案总局高级研究员
蒙古国家档案总局高级研究员仁钦诺日布·巴特陶克陶作《数字时代蒙古档案工作的职责使命》报告。她主要介绍了蒙古政府的电子政务、蒙古档案馆信息技术情况。自2021年起,蒙古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公共信息获取、个人信息数字保护、电子签名保护等内容的法律。蒙古政府的电子政务整合了86个政府机构的1300余项服务,以数字的形式交换文件,搭建机构间的通信平台。2006年以来,蒙古档案馆建立了数字档案馆,制定档案与信息方面的法律、档案领域的数字标准,优化电子数据文件储存管理,旨在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保存档案,推进档案数字化,提供在线服务。蒙古档案馆联合21个地方档案馆,进行数字化迁移,共同建立数字档案信息系统,利用者可以直接从国家档案馆和各类档案馆中获取信息。
6场国家/地区报告结束后,举行了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地区分会第16次全体大会暨“数字时代档案工作的职责使命”国际研讨会闭幕式,本次会议圆满落幕。(文/周莹蓉、邹容容,图/深圳市外事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