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春节——古人春节吃什么?
写在前面:
春节有着漫长的历史,在不同朝代,古人过春节,都吃什么呢?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古代宫廷尤为重视过节,各种仪式,各样吃食,样样讲究。
在明代宫廷,春节流行吃“百事大吉盒”,把柿饼、荔枝、桂圆、栗子、红枣等装在一个盒里,大家共食,分享吉祥。有人认为,北京过年吃“杂拌儿”,也是由“百事大吉盒”发展而来。[1]
清朝春节,如今深受年轻人青睐的奶茶,早已风靡宫廷。据《宫女谈往录》记载,清宫中无论是吃早点还是吃夜宵,都有奶茶。[2] 正月初一的清晨,皇帝到堂子、奉先殿行礼后,回乾清宫喝奶茶,然后到西侧弘德殿,进吉祥饽饽,就是吃饺子。其中一个饽饽内包小银锞,放在表面,一口咬住,象征吉利。[1]
宋朝百姓的年味里少不了馎饦、五辛盘。馎饦是一道形状有点像猫耳朵的面食,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创造,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五辛盘同样是宋朝人的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五辛”指的是大蒜、小蒜、韭菜、芸薹(油菜苗)、胡荽(香菜)。人们认为这些食物可以“辟厉气、开五脏,去伏热”,是春节的最佳食品。西晋时就有“元日造五辛盘”的记载,据说吃了五辛即可除冬季火气,“发五脏之气”。[3]
参考来源
[1] 《清宫元旦饮食习俗:喝奶茶》,中国作家网,2013-04-08,见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3/2013-04-08/159091.html
[2] 《300年前,奶茶已经风靡一时》,运城新闻网,2023-09-07,见http://www.sxycrb.com/m/content_313057.html。
[3] 《揭秘丨古人过年吃什么?》,厦门卫视,2022-02-08,见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4205645092781742&wfr=spider&for=pc